在信息经济时代,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免费正逐渐形成。正如美国作家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免费》一书中所说“在上世纪“免费”是一种强有力的推销手段,而在21世纪它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

  安德森认为,“免费”并不是一种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营销策略,而是一种把货物和服务的成本压低到零的新型卓越能力。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免费不是意味着零利润,相反,免费是企业最重要的生存手段。

  电科技通过分析以下三个企业的免费模式,与大家一起探讨企业如何以免费为武器,而达到收费的目的。

  1.奇虎360:免费是为收费打基底

  免费是企业“跑马圈地”最有效的手段。

  免费的产品是为了吸引庞大的用户群,以培养种子付费用户,即使最终转换为付费用户的比例很低,但由于用户基数庞大,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

  以奇虎360为例。关于免费策略,360显得十分大胆,最早开发了免费杀毒软件。从360安全卫士、360杀毒开始,360从电脑安全方面着手,让用户告别了收费杀毒软件时代。

  当然,360并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为了回馈社会以利润为代价。360的免费策略只是在为未来的收费模式奠定基础。

  360创始人周鸿祎表示,在互联网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拥有一个巨大的、免费的用户群。只有建立一个巨大的、免费的金字塔基座,才有可能在上面构造一个收费的塔尖。

  奇虎360曾宣布,截至2008年12月底,360安全卫士累计安装量近2亿。到目前,中国个人电脑的安全软件普及率高达99.7%。360的免费策略带动了相关产品的发展,360浏览器、360手机卫士、360浏览器等产品用户数不断增长。来自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31 日,360浏览器的月度活跃用户数达到创纪录的3.32亿,市场渗透率高达到69.6%。360手机卫士活跃用户比例高达71.7%。

  在庞大的用户群基础上,360也开始向收费模式过渡,首先开刀的是企业用户。360已经推出针对企业收费的服务包括安全卫士和360杀毒的企业版。不过,第一阶段的收费只面向企业定制化需求。

  由此看来,所谓的免费只是作为吸引并圈定用户的手段,然后从中发掘付费用户。

  2.苹果:免费部分带动收费部分

  免费模式早已在商业经济中存在,不少企业提供免费产品或服务来捆绑付费产品。生活中最常见的手机零元购就是典型的捆绑销售模式。

  这种情况下,用户必须购买付费产品才能享受到免费产品。

  去年10月份,曾对新版MacOS操作系统收费长达5年的苹果宣布,新一代OS X操作系统将免费提供给用户。

  苹果的硬件产品价格向来很高,去年Mac计算机销量出现滑坡滑坡,所以苹果决定舍弃“芝麻”来保住“西瓜”,针对软件打出“免费”牌。

  据了解,去年,苹果的软件和服务营收达35亿美元,仅占到苹果1560亿美元营收的2.2%,且该份额有继续下滑的趋势。所以苹果公司舍弃软件和服务来提升硬件终端的销量。

  同时,新一代OS X操作系统免费还可以促使尚未升级的用户升级,使新系统的普及率提高。免费发布软件将比对其收费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

  “世界就是一个交叉补貼的大舞台。交叉补貼可以有不同的作用方式:比如,用付资产品来补貼免资产品,用日后付资来补貼当前免资,由付资人群来给不付资人群提供补貼。”《免费》一书中如是说。

  捆绑销售的模式就是将免费转换为利益的表现,也是最初级的形式。

  3.TCL爱奇艺:免费生态圈抢占客厅

  如果说初级的捆绑销售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那么较之高一级的免费商业模式则是用户完全自愿付费。

  目前的智能电视市场竞争激烈,抢夺市场份额对于任何电视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前一轮掀起的价格战就是众厂商争夺市场份额的举动。

  日前,TCL再度联合爱奇艺推出TV+系列共9款新品,TV+家族产品阵容的上市使电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爱奇艺CEO龚宇也表示,目前只为了份额,不会考虑盈利。爱奇艺在2014年投入2亿元购买综艺版权、投入3亿元发展自制节目。他表示,视频行业在2014年无论渠道还是内容,都是在大规模投入期。

  在智能电视的竞争上,内容已经由于硬件。TV+首先从影视内容上实现免费,再向服务应用等方面过渡,逐步实现免费生态圈。

  有数据显示,去年发布的TV+开机率达到82%、日均活跃率60%、日人均访问时长183分钟。基于庞大的免费用户群,未来,TV+可以向有定制需求的用户采取收费模式。此外,基于庞大的用户数量,TV+会吸引广告主投放广告,这也可作为其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

  “免费”模式是时代的产物,未来,他将成为企业在竞争阶段的重要手段。从免费到收费的商业模式也是互联网时代用户最容易接受的模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