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老罗的发布会又一次刷爆了朋友圈,似乎主流媒体都非常乐于看到一个个性狂狷的人开始慢慢收敛,尽管过程中老罗多多少少表现出不情愿,但大部分人都看的出来,胖子累了。老罗的手机我当然不敢置评,参考王自如,毕竟小命要紧;但是老罗公关方面的可观赏程度还是不错的。所以这篇文章,不吹不黑,只是单纯地从公关的角度分析,创业者如何像老罗一样,讲好一个引人共鸣的故事。
对于早期创始人来说,公关行为的最高目标就是让用户产生“共鸣”,马云和李彦宏,草根逆袭和技术精英的故事,哪个更吸引人?所以作为一个初创公司CEO,首先得学会放低身段,融入草根,去分析要公关的用户角色。
共鸣第一式:分析用户角色
现在互联网公司比较流行用户画像,比如80后,90后,18~25岁,男性女性等等这些标签的用户分类,但是他们真的有效吗?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粗浅的用户分类方法,我们在这里拿小米进行举例,小米的公关角色分类,其实还是脱胎于MalcolmGladwell的 《引爆点》,引爆点中最有名的理论,就是把传播角色细分成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这三种属性我们下面举例铺陈说开来。
说一个细分用户中最经典的案例,小米如何找到第一批帮他们主动传播的种子用户的,当年依靠MIUI聚集的一群极客用户(也就是最早的米粉),凭借着这些发烧友中意见领袖之口完成社会化营销,小米的口号早期为什么被定义为“为发烧而生”?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适合最早一批使用小米的用户的口号,带有轻微极客属性( “内行” 和“推销员”),而在另一面,通过社交工具和线下圈子(“联系员”),小白用户看到的是一个被 “论坛大神”推荐的超高性价比机型,以及“吊丝”文化带给他们的亲切感,这一切后来被写成了那本有名的《参与感》当中,当做教材向外推销,但《参与感》还是脱胎于《引爆点》。
之所以拿小米举例是因为雷军这块做的更好,其实老罗也一直想走小米这条路,但是又放不下身段,老罗的象征符号造成了,不会有罗粉之外的人去选择偏冷门的锤子手机。所以我们在去年看到了相应的调整,比如推出入门机坚果的诞生就显得意义重大,这表明了锤子也想扩大目标人群,从原本的偏文艺青中年人群到新机的年轻学生,其实老罗更擅长的还是讲故事。
共鸣第二式:讲好一个故事
在国内的创业者当中,罗永浩讲故事的能力绝对能够排到前三,从《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这样的演讲,到《我的奋斗》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样的书籍出版,老罗把一个小镇青年的逆袭故事说了无数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剖析这个故事,去发掘一个创始人应该如何公关自己。
一直以来,一个好的创业故事都应该遵循下面这三项原则:
1.从低起点开始奋斗
2.具有与众不同的经历与个性
3.保持与观众的共同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