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舍基说,没人付钱给论坛的用户,他们却用极大的热情为彼此创造价值。去创造一个环境,让用户关心彼此,他们就会一直留在这个环境当中。理解了这一点,企业管理者就知道该如何利用认知盈余创造价值。

 

演讲者 | 克莱·舍基 (纽约大学教授,《认知盈余》《人人时代》作者)

 

如果你为人们喜欢做的事情付费,他们喜欢它的程度就会降低。

当你去看那些大量用户聚集讨论的论坛网站, 你很难不被大家的热情所感动。 HOWARD论坛是 一个较早的“手机技术宅”的交流网站,关注手机的人会聚在这里讨论手机。他们会发帖教别人怎么处理手机问题。

这里是一个指导其他用户如何在三星T509里定制个性化手机铃声的帖子。发帖人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此事,发布了一个又一个手机截屏和对应的文字解释。

你甚至根本不会指望三星的说明书能做得这么好。即使没有人付钱给论坛用户,他们还是做得这么好。 因为他们想让彼此印象深刻, 想让彼此感觉到自己的慷慨。

实际上,我们看到很多论坛内容网站无所不包,还包括对 汽车、喷气发动机的讨论,人们在各个板块下方相互祝贺生日快乐、交流度假见闻等等。

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很难理解这些就是力量的象征。企业会非常容易觉得,如果我们的用户关心彼此, 他们就会黏在一起, 他们就不会关心我们的产品。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巨大的错误。

如果你为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建起了这样的用户论坛,但是 过一段时间人们不再彼此交流、不再晒宠物照片,你就有问题了。

因为如果用户不再关心 彼此 ,你从这个论坛中将得不到任何忠诚或价值。理解了这一点,你就必须创造一个平台,在这里,人们关心彼此,为彼此创造价值,但企业不指挥、不控制、不占有。

你曾经以为用户会说,是我们自己在为彼此创造价值,我们被企业剥削了。但事实上,他们说的是,我们在等待一个这样的平台, 只要它在这儿,我们就会待在这儿。

想一想微信在全球的价值,微信作为一个软件,是完全无用的,如果你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手机上装了微信的人,你永远都不会打开它。微信的继续存在,不是因为用户热爱微信, 是因为用户热爱彼此。

 

  • 企业 顶部加互联网是不行的
  • 使用认知盈余创造价值 
  • 意味着商业模式的改变

 

所以我还有几个观点和总结

首先,你要推动的是浆而不是船只,只在企业顶端加互联网是不行的。

这是历史上第一台使用蒸汽引擎的蒸汽船照片,是第一艘下水工作的蒸汽船。然而,这并不是历史上第一次尝试建造蒸汽船。第一次尝试建造蒸汽船是这样的,用一个普通的船,在船上加上蒸汽,用蒸汽推动船只。

这是最初的设计版本,一直到第四版, 他们才意识到,蒸汽应该用来推动桨,而不是推动船只。这也是企业在面对互联网时一再犯的错误。 我们保留企业的原样,只是在顶端加上互联网,这是不可行。

要使用这些工具,至少要使用它们的社交功能,这意味着要改变商业的运作方式,你不能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社交元素,然后走过去的老路。

一旦你把自己向用户敞开、 倾听用户,接受用户为彼此创造价值,你的商业模式就变了。

第二个观点,以前是“内容为王”,现在是“对话为王”。

美国每年冬季中旬,有非常有名的橄榄球赛“超级碗”。这是一张人们观看“超级碗”的照片,准确说,这是一张人们从电视上看超级碗的照片。做电视节目的人认为,观众就是这样看比赛的。

下面这是一张观众观看真实超级碗的照片, 这两张照片非常不同。大多数的人都在看比赛,但同时也在做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和别人交谈。

超级碗不仅仅是给人观看的比赛,也是供人讨论的谈资。这对世界上每个组织来说,都是事实。

不管你是生产、销售、租赁、服务,总有人讨论它。20世纪时,人们也在交谈,但是现在和以前的区别是,我们现在可以听到这些谈话了。

如果你想理解你的商业模式中的社交元素,只要去百度搜索你企业的名字,去掉公司内部人员说的话,剩下的就是人们对企业的真正讨论。

  • 100个用户的十分钟投入
  • 和1000个用户的一分钟投入
  • 哪个更有价值?

 

第三个观点,从这些工具中得到价值的方法,就是大规模地问问题。

如果你可以让10个最了解你的商业模式的人回答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会是什么?这也正是雷军做小米时最开始问的问题。

你不希望虽然获得了1000个用户,但是他们只知道自己正在使用很糟糕的操作系统,而且他们只会 说,我尝试了你们MIUI,不好用。这没有任何帮助。

而是要找到100个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说,我尝试了MIUI,你们应该修复这里。

如果你现在要问这100个用户一个问题,问那些最了解你的产品的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会是什么?

如果你搞明白如何问这些问题,你就已经开始明白如何创业以及如何从中获益。

 

下一个观点,用户不会做你让他做的事情,永远不会。

如果你把自己当做他们的父母,他们可能会表现的像你孩子。

他们工作的效率不高,只是这种工作还是有效的。 看看维基百科是如何形成的,这个过程可能是所能想象的最疯狂、最麻烦的过程,但是它成功了。

因为你不是在管理你花费的资源,你不必担心它是否有效率,你只用担心它是否是有效的, 这是认知盈余的特性。

 

*本文根据克莱·舍基在混沌研习社的课程内容整理而成。

本文由混沌研习社(微信公众号:dfscx2014)授权创业邦(微信公众号:ichuangyebang)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来源,违者必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