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智力圈美式学堂 (ID: Brainhoop)
文丨小杨老师果妈 编丨Jennifer
上个星期,我的科学课主题是化石。星期一,我就在给家长的每周简报中通知他们——周五我们会学习一个新的动物单元,这节课我们会学习动物的栖息地与化石。每周我都会发一个这样的简报涵盖本周学习的知识点。




同时,我也让孩子们写下每一种化石的特性,来判断他们的栖息地。比如LayerA的化石都是有腿或者翅膀的,那么我们猜想他们的栖息地是陆地。而LayerB的化石有鱼鳍和贝壳,那么我们猜想他们的栖息地是水里。


我立马惊呆了——原来在美国还可以自己挖化石的!第二天Ellen就带来了暑假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去挖化石的照片。



这位妈妈的建议一呼百应,家长们都觉得有趣极了。当然,准备这些材料也不简单。我有75个学生,所以我需要75份石膏和沙土,然后还需要75个盘子来装化石,另外还需要贝壳、恐龙、树枝、叶子、毛刷等等。看上去很复杂!家长们于是开始捐东西——有的家长去买了石膏,有的家长买了一大袋沙子,有的家长专门买了合适大小的纸盘子,还有人从家里找来玩具恐龙和贝壳…到了活动那天,我的三个班每个班派出两位妈妈来帮忙。家长们还提前用石膏做了个化石样本,这样小朋友一目了然:


家长们还很细心地把步骤写在黄色的纸上:





每年我们学校四、五年级的孩子会参加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这个比赛很隆重,有点像国内的奥数比赛,赢得校内比赛的还要去区里市里参赛。每次比赛前,也有家长自发组织的为期几个月的培训。比如上周五第一次培训就在我的教室,我看了一下内容,更有点感觉是初中学的物理知识!第一天的内容就在讲车的物理构造和力的原理,学习完以后要把用这些意面连上热胶水做成一辆车:


光上课的学习美国家长觉得还远远不够!于是我们学校三年级的家长自发组织一个科学俱乐部,几乎全年级的孩子们每周三下课都集体“补课”!这不,我们班一共25个孩子,就有16个孩子参与了科学俱乐部的“补课”活动,家长们会轮流负责一个项目,每次活动就带孩子们做一个好玩的项目。
有趣的一个现象是,我的学生从来不对这个“补课”感到排斥。每到周五都兴奋不已:“太好了!今天又可以去科学俱乐部补课了!” 3. Mad Science 疯狂的科学 我们学校还引入了MadScience(疯狂的科学)课后补习班,这是一个风靡世界的全球儿童科学教育高端品牌Mad Science。MadScience原汁原味的全球同步STEM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到探究式学习的乐趣,注重实践,培养他们创意想象、独立思考、自由创作的能力,激发孩子对于科学的无限热情。刚好今年我们学校的MadScience课程也设置在我的班,他们的科学素材很全。今天的课程是用火烧纸制作灰尘,小朋友们大叫:“啊!杨老师的桌子要被烧了!!!(其实并没有...)”

在我们学校,二年级的学生会去参加一个“天才学生”认定考试,通过认定考试的学生,就需要参加每年的Sciencefair(科学展),也可以叫做科学发明比赛。这个科学发明比赛在我们学区一年举办一次,比赛一共分为六类:科学探究、逆向工程、科学发明、科学小说、环境发明、3D打印。里面的奇思妙想实在太多了,我以前写过详细的介绍:如何从小培养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美式科学思维很关键比如下面这个就是我参加科学展的一个学生把家里的Xbox游戏机拆了做逆向工程的设计:

4.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另外我也从家长对孩子的平时教育可以看出,美国的家长花了不少时间带孩子们去做各种真实的体验,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比如我第一次听说可以带孩子挖化石的活动,后来我发现我们班上还有好几个家长是化石粉,在洛杉矶地区也发现了不少挖化石的地方!这些家长尽自己的所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自然、快乐、丰富的环境,充分释放他们的天性,把“爱玩”和“好学”结合在一起。我的科学课上,连那些平时一听说要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孩子,一听到学科学都精神抖擞,眉飞色舞!孩子啊,玩是天性,能把玩和学结合起来是再合适不过了! 5.生活处处是科学
我还发现美国家长有一点很厉害——能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东西利用起来,带孩子做科学的实验。不仅仅是带孩子去挖化石,美国家长们在生活中也处处注重STEAM科学教育。比如有一次我们班上一个小朋友过生日,他的爸爸到班上来做女儿Rebecca的生日派对的活动。他的爸爸买来许多小的配件,例如电池、电线、小毛刷、玩具眼睛等等,教全班孩子把这些小配件拼凑成一个小机器人,然后让这个机器人走迷宫,通过迷宫就能得到一个小蛋糕!





美国家长们重视STEM教育的同时,也在家里处处实践着这些理念。比如近些年来非常流行的家庭科学教育,以及“厨房科学实验室”模式的普及。厨房科学实验室用的是家长很常见的原料,来做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比如我们的美国孩子常常做的火山实验(几乎是每年我们三年级科学发明展的爆款活动),就是用醋和小苏打水产生的“爆发”效果,甚至连火山都可以用面粉来制作!

由此可见,家长们需要把科学中的引导方法自然运用到家庭生活中来,帮助孩子成为“小科学家”,这里处处是学问,就差有心的家长了!
后记,小编朋友公司研发了一个游戏化的少儿编程在线课程(5-12岁),游戏化教学结合scratch(一款在线少儿编程工具,类似乐高的积木拼搭),我家娃娃学了几次课,非常喜欢(超预期),16次课才200多块钱,对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动力很有帮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