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杭州2位家长给小孩的安排图:

一个是四周岁的家长,给小孩的思维导图:

https://www.china-scratch.com/Uploads/timg/190813/1345564944-0.jpg

还有一个是这样的:

https://www.china-scratch.com/Uploads/timg/190813/13455KI0-1.jpg

       普遍的是语,数,英,体育,阅读,安排的满满当当,从大人的角度看,似乎也很合理,但是大人是否考虑过小孩子呢?也许大人会说,小孩子也很喜欢啊,但是小孩子是真的喜欢吗?还是因为好奇?这样的情况是否可以长期持续呢?

       这样的情况让我们深思,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童年?我们到底是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随着孩子的长大, 孩子慢慢的活成了你的样子,你却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我们是否有必要将家长的意志强加于小孩身上?让小孩子活成了下一个自己?

      很多的家长都不希望自己一辈子平庸,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就努力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补习班,孩子的周末只要有时间,肯定得报满。

     我们不禁思考起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报课外班,课外班对于孩子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我们发起了一次调研报告,从一些报告数据中我们或许可以知道一点这个问题的答案。

       看了以下的数据和结论后,我得到了意料之中的结果,又有些许意外。借此我想写出来和同龄孩子的家长交流一下,也想听听更大孩子的家长的看法 。 

【注:课外班,指孩子在校外机构上的课,包括语、数、英、音、体、美等】

https://www.china-scratch.com/Uploads/timg/190813/13455I4B-2.jpg

意料之中的是: 
(1)参与调查的40名同学中 , 上语 、 数 、 英辅导班的比例都很高 , 分别是72.5% , 72.5% , 62.5% , 三门都未报的只有5人 。 
(2)家长很重视音体美 , 只有7人未参加相关兴趣班 。上美术 、 音乐 、 体育的孩子比例分别为35% , 40% , 42.5% 
(3) 课外班时间很长 , 7成单个课时长达2至3小时 。 
(4) 只有2人没有课外班 , 占5% 。 
意料之外的是: 
(1)有5成孩子能在晚7点左右完成学校作业 。8成孩子在9点前已完成 , 没有一个超过10:30 。(并不像家长常说的学校作业太多 , 而是课外班的作业太多。) 
(2) 参加调查的40个同学 , 共报了150门课外班 , 人均3.75门 。报了4门 (含) 以上课外班的有17人 , 占35%;其中5门以上的13人 , 6门以上的达到9人 。 6成孩子每周要上5节以上课外班 。 (似乎家长的焦虑程度蛮高的)          整体看 , 课外班占了孩子们大量时间 。特别注意了一下班里成绩前几名的孩子 , 都仅报了2 、 3项课外班 , 而报了6项以上课外班的孩子 , 成绩都只在中等 。

欢迎大家讨论 , 谈谈经验看法 。 
1.你家孩子几年级 , 课外班多吗? 
2.如果多(或不多) , 为什么? 
3.为什么选择这些课外班 , 孩子喜欢吗? 
4.孩子上这些课外班效果如何? 
5.你有什么好用的中小学网课或App推荐 , 请写理由 。
6.每年你在孩子课外班上投入多少钱? 

https://www.china-scratch.com/Uploads/timg/190813/13455I938-3.jpg

让我们来听听不同家长的看法吧

反方家长意见

        人生本来没什么意义,唯一有一点点的就是繁殖。培养孩子(含补习班)重要的是过程,结果有时并不是那么重要。去哈佛,麻绳,加州技校,或是个农民会怎样呢?其实都一样结果。南怀瑾:人莫名其妙的出生,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去。人最终的结果都是死!我们只是把过程演绎而已。
        培养孩子是系统工程,时间长强度大,是一件很不容易和了不起的事,做了并不一定有收获(例如升学,升官,生财生财),但你不付出不培养机会就小多了。
        关于如何,或参不参加班,应该看自己孩子兴趣。如果没爱好,那就慢慢去试着培养,最后再决定,毕竟孩子还小,时间还长着呢…

        这种资源,这种投入,为毛就没有一个人提起,不如投家长自个身上呢,非得8个奥数班,把小孩往死里整。

        从投入产出来说,成年人有30,40年前期的积累。再加大投入,高回报产出的几率更大。
        家长的水平高了,经济基础雄厚,看得远,其实更利于下一代走更远。
        在我看来高考多个几十分,少个几十分,对人生也许有一定影响,但是家庭的影响,家庭的基础我觉得影响更大。比如因为李嘉诚的儿子读不读清北,真意义不大,因为清北毕业的能不能帮他打工,还是他说了算。
        为何没人这样想?因为他相信改变别人比改变自己要容易得多,我改变不了我是个屌丝,我还不信我改变不了你,臭小子。(原话:为了下一代提升一个阶层)

        我农村出身,没上过什么补习班,也没上过什么兴趣班。居然也考上985全国排名前十的高校了,都毕业近十年了。看你们报这又报那,真不容易。唯一的遗憾兴趣单调。报个兴趣班好了呗。这些报那么多补习班的,我看都是家长把自己曾经的遗憾都堆积在孩子身上了。

https://www.china-scratch.com/Uploads/timg/190813/13455R612-4.jpg

正方家长意见

        小孩初二升初三,课外兴趣班还剩羽毛球和绘画,羽毛球锻炼身体,目前一般女的不是对手,绘画为了将来艺术高考,区里频频得奖,初三准备停一年全力以赴备战中考,但这两个业余兴趣爱好,不会放弃荒废的,一辈子的修炼!

        “我特别注意了一下班里成绩前几名的孩子 , 都仅报了2 、 3项课外班 。而报了6项以上课外班的孩子 , 成绩都只在中等 。” 这可能还是结果导向吧:因为成绩比较好,家长心态比较淡定,娃的弱项也不多,所以报几个课外班补补强就够了;成绩垫底的,通常家长心态也已经锤炼得差不多了;而那些成绩中等可上可下,是最为焦虑的,希望往前冲一冲,又怕不小心掉队,所以会更加鸡血,以免将来留下遗憾。

        帝都,小学3年级,报了4门课外班:英语,围棋,乐高,羽毛球。

        天地良心,4门都是小孩自己要报的,不让报就跟老子急。
        其他三门“玩”的也就罢了,报英语就是为了每年能出国游学,跟他说不报也可以游学,还不乐意,说是要和同学一起去才有意思。崽买爷田不心疼。
        不过看他3年级能用英语跟我长篇大论,能写几百字的作文,我忍了

       我在广州。我看到的情况是:对于小学生,优秀的孩子(以最后考入好的初中为标准)的圈子在课外机构,而不是在小学。他们在XX思的分班排名才是他们的舞台。我也一度很抗拒这样的课外补习。然而, 在机构的排名与最后考到好的初中,相关度很高。

       小学补课还算少的, 我知道的上海一流初中华育,兰生, 普通牛蛙们基本课外配置: 3奥数(其中一门是业数)+2物理(其中一门是业物)+2英语+1化学+1语文 = 9门课, 每门2-3小时,基本课外辅导班每周20+小时,另需相当时间的作业刷题。
        课外辅导费用10+万很普遍。 其实那些学生的学习不是费用问题, 而是效率问题, 效率越高, 能上更多的辅导班, 初中就把高中甚至大学内容学了。不用觉得奇怪, 华育每年有大量初中生拿到高中联赛一等, 出过n个IMO国际奥林匹克金牌, 牛蛙们都是用钱和时间堆出来的。比如2届IMO金牌高继扬除了大量辅导班,还能每天雷打不动3小时奥数刷题。
        课外辅导班的作用非常大, 当然前提是合适的班级,同等水平同学,配有实力的名师。光靠自己苦读书,无异与萨达姆跟美国打仗。

      9月上小学:英语挑了个便宜的网课51talk --从4岁起基本每天一节,现在在上青少版新概念;牛津自然拼读的教材在教;通城学点的一年级上听力能手开始每天一章;

        数学:珠心算学了两期;网上买的《才能数学》训练册已经做完了一年级上的内容(少年宫要100元一节,自己买来教材就节约很多时间);计算题刷的《公文数学》;摩比幼升小每日一练;奥数的一些教材准备下个月刷一下;暑假报了本地有名培训学校的一年级奥数(3200元21节课)
        语文:每天陪着让小孩自己读带拼音的书(米小圈系列已全部读完,现在在读其他小学读物,大概一周10万字这样的量),这样识字和拼音都学了;刷一些拼音的练习册;每天打卡一次河小象写字(2800元两年的);笔顺及写字在刷《公文语文》;下个月刷买的一些一年级上的语文练习书;
        培训班现在就坚持了个小小主持人;跆拳道已经蓝带了让停了不学;声乐3级也让停 了。大班以前学的太杂 ,现在全停了。所有的重心全部转到语文,数学,英语。

        对于孩子的课外班(兴趣班)我有一套自己的感受,希望能被看到。
        目前女儿四岁半,兴趣班有跳舞,画画,体育,STEAM这几门,分别占用每周一、周二、周六,周日。
        对于怎么可以让孩子从体能上hold住很多门兴趣课我的加课经验是一门课一门课的增加,即等一个兴趣班上的稳定了再加后面的。
        我觉得课外班可以分成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的以结合目前生理和智力基础加以开拓和强化;长期的可以是由短期的过滤下来的个人兴趣爱好,不追求以精进只求个人掌握这门技能会开心,长期的也可以是以专业和可以一直学到该专业的天花板为止,但最终可以坚持到天花板的不也是因为喜欢么。
        就目前我们的兴趣班有画画,跳舞,STEM和美式橄榄球。我希望发展成长期的是STEM,可能可以发展成长期的是画画,跳舞和钢琴。这三门是否可以发展成长期的都是以她个人喜欢就好的心态去做。我对美式橄榄球的定位属于体育课,没有研究过大动作发育一直要到几岁,但是这个活动对现年龄阶段的她来说肯定是对大动作发育有加强效果的。这个运动特别好,在锻炼身体和大动作发育的同时还培养了强专注力,抗挫能力,团队合作和快速get游戏规则的能力。
        学龄前排队上日程的有钢琴,游泳和英语。钢琴的不确定性很大;游泳是学会就好;英语,是的我们终于要上文化课了。
        我认为个人技能培养就和基金定投很像,要选好不同种类进行搭配,要算好不同基金买入和卖出时间点和持仓周期。
        对于为什么要选择那么多。咨询了很多妈妈,都和我说应该以目的为向导选择未来会坚持下来的课或者是对升学有帮助的课。当然我咨询的都是成功把孩子鸡到好学校的妈。在高压高竞争的环境下这两点都很符合当下,但是我却有不同的考虑。我认为人生很长,童年很短。如果现年龄阶段十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何不等敏感期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时再开始。其次,没有一条路是会白走的,哪怕这条路没有沿途的风景那也消耗了卡路里;没有一个活动类课是会白费的,所有的知识点最后都会互相千丝万缕的关联,织起属于每个人自己独有的一个能力网,最终会发生神奇的化学反应。我妈说我小时候总是高喊条条大路通罗马,至少我现在已经抵达了她心里的罗马。对于我的孩子也是,她以后会自己找到那条通往罗马的路,我要做的不是给她指路,而是帮她培养出自己寻路的能力。她能抵达的任何地方都是我心里的罗马。

深圳,南外,四年级

        报了学而思数学,硬笔书法,小号;都是一周一节课的样子。
        数学是我要求上,其它是孩子自己爱好要求报的,有时间的话,会跟娃讲一讲计算机知识,玩一玩少儿编程。

       从一年级起就让孩子自己记作业自己写作业,半小时都能写完。做手抄报做ppt录视频这种作业要久一点,也是自己策划选材和制做,有问题找家长求助。

        语文靠大量阅读,家里两个大书柜都塞满了书,每个月6本文学杂志,没操过心。
        数学也没怎么操心,低年级主要是大量的计算练习,上课外班主要是为了学习技巧和套路。
        英语是从幼儿园开始学,从小抓发音和单词量,周末看各种英文版纪录片,学得比较轻松。上次我看了一下单元测试的卷子,感觉听力和阅读跟我当年高中差不多难度了,题目陷阱有点多,绕好几个弯。
        目前孩子在班上当班长,要辅助老师干不少活儿略分心,成绩算是第一梯队,所在班级在年级第一梯队。有很多厉害的同学,基本都是妈妈全职带。我们家两个都上班,主要引导孩子自我驱动,成长环境相对宽松,不过马上高年级了还是有点担心,会改变一点策略,跟紧一点。

       儿子目前上海幼儿园中班,月龄偏小且心智发育偏晚熟,目前基本还是比较耐心地根据他自己的适应程度和兴趣在选择培训班,起步比较晚,着急也没用,还属于半放养状态。
        数学报了公文式刷题,主要是小学基础内容的提前教学,先熟练掌握基本运算,到小学阶段才有可能学其它提高的内容,目前已刷了半年。同龄的小孩早学1年的已经刷到能做大几百加减法和乘法,我们的最低目标升小学时能达到这个水平就行。
        英语是最近才开始上的在线1对4培训课程,反正零基础课无论线上线下各个机构的教学方法都类似,在线课程优点是节省路途奔波时间(实际上还省外面吃饭停车钱),选课时间相对灵活,且学习过程家长愿意的话可全程看到,便于了解学习效果,同时也能更好地督促预习、复习环节。如果是线下培训机构,好处是有在真实环境下与教师面对面的互动,缺点是小朋友状态不好走神时,家长不在场都不知道,而且一个班少则6人多则8~10人,实际上分配到每个小孩的时间很有限,为了保证每节课每个小孩开口的时间,每次线下课一般是线上课时长的2倍,达到1~1.5小时,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有点太长了。再说幼儿园也算是有外教上英语课的,如果培训课程能提供足够的输入,环境和面对面交流完全是有条件的。
       兴趣方面在上一个绘画启蒙课,是家附近的一个工作室,一周一课。省时间,且老师感觉真的不错。
        这些是会较长期固定的课程,后面暑假里还会报个游泳基础班And/Or球类基础班。
        暂时语文方面就是每天让小朋友读一小段绘本作为阅读和认字的学习手段,强度很低,没有高强度地刷过字卡(太枯糙),结合幼儿园的识字课,识字和阅读效果还可以。
        乐器方面还未起步,今后素质教育大旗下掌握至少一门乐器也是标配,只是感觉投入精力太大,也不确定小朋友是否接受得了,先暂缓一下。
        离升入小学还有一年,如果没有突飞猛进的变化,估计也不会考虑民办或私立小学,安心对口公办小学,这样也就省了幼升小、思维及看图说话的强化培训班。后面这一年多时间在培训班方面是这样想的:
        数学方面先坚持公文刷题,同时自己训练下思维题,到大班去做个学而思测评,如果能上提高班数学就开始转向学而思,如果只建议上基础班,暂就不作改变,继续公文学习路径。
        英语方面先通过在线课程建立一些基础,然后再看是否有必要转其它线下机构或是改为线上1对1。可能会再增加一个以绘本阅读和APP趣味学习为主的在线课程,以增加泛读量,小朋友试读后念念不忘。
        语文暂时还不准备报班,自己家里练习写字和识字阅读。
         绘画课会继续。
        可能会在围棋、足球、网球、游泳中选择1~2项阶段性地报班。
        乐器很纠结,很想开始,但又担心无法坚持。如果不开始学乐器的话,可能会报一个STEM课程(好像我小时候叫自然常识课),通过这个课程激发小朋友的兴趣点。
        培训班的花费算是很克制的,下限每年4万多,上限可能是7~8万,军备竞赛的预算投入在魔都家庭中算少的。原则是儿子必须有兴趣,有收获。只要有余力,可以继续加码,不想学的兴趣类课程绝不强求。

结语

      课外班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方式和途径,父母是需要评估它的效用的,如果课外班没帮助孩子成长,反而成了孩子的负担和阻碍,我想父母应该思考自己在课外班的选择上是否合适。
      我认为,随便乱报课外班,或者不让孩子上喜欢的课外班,都是不够称职的家长。怎么做家长也是要学习的,所以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课外班。这是家长要做的功课,除非你不管孩子。如果我说“课外班怎么报好?”你说“怎么可以这么功利呢?!”。我听到的更像是“兔兔这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兔兔?”,一脸黑线的感觉。
      另外,教育孩子,父母不谈回报。不谈回报 ,不代表我们教育孩子是没有期望的,父母们都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教育呈现出的价值,比如希望他/她成为一个独立的、快乐的、有自尊的人。

     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十二年,教会一个人为了一个远大目标持续努力,坚持不懈。从一加一跟拼音字母开始,每天解决几个小问题,坚持十二年后可以解决解析几何,古文翻译这种高难度问题。在教育的这个过程中,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当然也需要课外辅导班的辅助,毕竟课外辅导班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人性化,更专业。但是也一定要符合教育的规律,贴近小孩的兴趣点,张弛有度,宽松结合,给小孩子快乐的童年的同时,又能够培养一个人格健全,基础教育扎实,各有特长,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身体健康的小孩。教育教会的最珍贵能力是为了目标的坚持,每天进步,每天解决几个力所能及小问题而不被未来吓倒放弃,从最基础开始慢慢升级,然后达成目标。任何人成年之后,还愿意像高考一样付出十年时间,为了一个目标如此坚持,踏实的从最基础一步步进步,都超大概率成为行业翘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